近日,国务院批复同意《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(2011——2020年)(2017年修订)》。到2020年,贵阳将形成“双核多组团”中心城区空间结构,形成“五环十八射”骨干路网系统、5条轨道交通、6条BRT通道,城镇化水平达到76%。同时,打造公平共享创新型中心城市,建成大数据综合创新试验区,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,建成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,在全省率先实现历史性跨越。
根据规划,到2020年,贵阳市全市总人口将达640万人,城镇人口将达490万人,中心城区人口规模将达400万人,城镇化水平将达76%,城市建设用地将控制在380平方公里左右。城市性质为贵州省省会、中国西部创新型中心城市之一、西南综合交通枢纽、全国重要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城市。
城市职能为省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科教、旅游服务中心,西部地区内陆与沿海沿边开放的重要交通枢纽,国家大数据综合创新试验区、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、全省科教文化和科技创新服务中心,全国重要的以铝、磷、煤为主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基地、高新技术及先进制造业基地,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城市。
同时,贵阳市中心城区将以老城区为中心,实施“北拓、南延、西连、东扩”的空间发展策略;满足多层次多元化民生要求,激发经济新动能,统筹城乡空间布局;尊重以生态绿地为隔离,组团式发展的城市特色,规划形成“双核多组团”中心城区空间结构,其中“双核”为老城区服务核心和观山湖区服务核心,“多组团”为白云、乌当、花溪、高新区、经开区、综保区和临空经济区等城市功能组团。
贵阳市将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的改革要求,突出总规战略引领和底线控制作用,推进生态文明、创新驱动和内陆开放三大战略行动,绿色发展,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,坚定走生产发展、生活富裕、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;创新发展,建设西部公平共享创新型中心城市,以高新区、经开区和大学城为载体构建创新工业体系;开放发展,构建贵阳双向开放、内外联动的开放新格局,建设国家开放通道上的重要节点城市。
(本报记者 金毛毛)
■相关链接
1、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核心指标
生态环境良好:
森林覆盖率将从2008年的41.8%上升至2020年的60.0%。
水功能区达标率从2015年的68.6%上升至2020年的不低于82.0%。
到2020年,空气质量优良率将不低于93.2%,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将达到100%。
经济创新发展:
GDP将从2012年的1710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5000亿元;
到2020年,科技进步贡献率将达到65%,高新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为45%。
公共服务均等、基础设施提质:
到2020年,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置率将不低于98%,市民公交出行率达到40%,城镇生活污水再生利用率达到30%。
到2020年,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不低于95%,万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将从2008年的45张增长至2020年的84张,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将从2008年的23平方米/人增长至2020年的35平方米/人。
到2020年,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从2008年的47.21%增长至2020年的60%,社会安全指数将从2015年的92.1%增长至2020年的不低于95%。
2、产业发展与布局
规划形成“一城两带、四轮驱动、多区协同”的黔中产业核心集聚区。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,推动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,在中高端消费、创新引领、绿色低碳、共享经济、现代供应链、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,形成新动能。
“一城”指科技创新城(贵阳主城区),“两带”指的是北部高新技术产业实体经济带和南部现代制造业实体经济带;“四核”指的是高新技术产业引领区、贵阳综合保税区、临空经济示范区、经济技术开发区。
3、综合交通
以环城高速和环城快速铁路为依托,铁路、机场、公路客货运枢纽为支点,城市道路网络为基础,轨道交通、快速道路为骨干,构建全面开放的综合交通体系。形成“五环十八射”骨干路网系统,其中“五环”指的是贵阳市精品旅游环线、贵阳市第一环城高速、贵阳市第二环城高速、二环和中环。
4、完善公共交通体系
到2020年,中心城区轨道交通线网由5条线构成,建成6条BRT通道,总长达133.1公里。轨道交通5条线为轨道交通1号线、2号线一期和二期、3号线一期、S1号线一期、S2号线一期北段。BRT6条线分别为BRT中环通道、BRT观山湖——清镇通道、BRT临空通道、BRT花溪——贵安通道、BRT经开——孟关通道、BRT乌当通道。